-
- 首页 > 句子大全
关于教学问题的美文 关于教学问题的交流
作者:
admin • 更新时间:2024-05-23 •阅读 1

有些家长认为“棒下出孝子”必须打,不打不改;有些家长反对,因为打也没用,孩子还会不改。有的家长还让孩子为了不挨打而说谎;更有甚者有的家长则图一时痛快,却向孩子带来了心理伤害。打也不行,不打也不行,大家家长应该怎样去教学孩子呢?其实惩罚与打骂是两件事。从人性解释,人会追求快乐,逃避痛苦。大家说的惩罚或者“打”都是“痛苦”,因为大家不想体验痛苦,所以大家就不去做可以痛苦的事。比如父母不让孩子做这件事,做了就会挨打。有的孩子为了不挨打,就不去做这件事。不该做你偏做,这就是大家很多家长要去打孩子的原因。但也有的孩子认为,只要父母不了解就不会打我。也就是说除了我不去做父母标准的事,还有其他也许父母也不会打我。即使被父母发现,孩子也会想:这次真倒霉,下次一定不让你发现。大家所说的“痛苦”不相当“打”,每单人对痛苦的认识是不一样的,单从性格上也会有很大不同差异。果断型与动力型孩子不是很怕“打”,他们不怕冲突,有时也许会越挫越勇。这种孩子被打,一般不会对内心造成很大的影响,所以这类孩子可打,但最好还是找其他方式。比如前段时间热传一段小视频。孩子犯错,爸爸光着膀子,让孩子打,理由是“子不教,父之过”。这两种性格的孩子遇到这种场景比打自己还“痛苦”。温馨型、与谐型、自我型最好不容打,也不容很严厉的处罚,因为这类孩子承受痛苦的压力不大,最好的办法还是沟通,让孩子去考虑,让孩子去做出正确挑选。最佳型孩子与思想型孩子犯了错,惩罚与打骂作用也不大。这类孩子解析与考虑能力很强,家长需让孩子多去考虑,引导孩子正给考虑,让孩子找到错误点,让孩子想到怎样做可以更好。孩子犯错是难免的事,重要的是父母怎样根据孩子的性格、年龄等引导孩子认错、改错,引以为戒,避免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,这才是最决定因素的。一味的“惩罚”只能是“有百害而无一利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