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- 首页 > 句子大全
我与你一样,有时候与世界没有默契美文 你与我相同
作者:
admin • 更新时间:2024-05-28 •阅读 1

直至今,我都特别羡慕那些在生活中非常会“来事儿”的姑娘。她们总是很有自负,能把自己与周围的人都照顾得很好,让人感觉如沐春风而又不着痕迹。她们了解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人应该聊些啥子,有她们在永远也不会冷场,而且她们善于观察他人的心意,总能先人一步把别人期望做的事情向做好。遇到麻烦的时候,她们稍稍撒点娇,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。最重要的是,无论她们如何做都显得那么自然,毫不突兀,让人觉得非常舒服。而我简直就是这些姑娘的反面。如果要我形容一下自己在待人接物时的态度的话,大概只有“尴尬”二字最为贴切。早年间我观看小津安二郎的名作《东京物语》的时候,感到片中的老夫妇分明就是自己。他们去陌生的大城市东京探望自己的孩子,在狭小的居所内似乎显得大而无当、碍手碍脚,他们生怕自己的一举一动被儿女们嫌弃,因而总是小心翼翼,总感觉向别人添了麻烦。在陌生的环境中,他们是那么的尴尬与弱小,仿佛是多余的存在。我与你、与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的人一样,有时候与这个世界没有默契,就像明了解应该要往东走,可是控制不住,最终的结果总是南辕北辙,不尽如人意。明明了解该如何做,可是就是做不好,这是最让人困扰的事情吧。从小我就是个不会叫人的孩子,总是紧紧拉着父母的手,紧抿着嘴,一声不吭。直至今我还记得那些弯下腰来逗我的叔叔阿姨的样子。他们最初总是笑得很与善,说:“叫阿姨啊,小丢。”父母也跟着附与:“叫啊,叫阿姨。”可我总是张不开嘴,把头扭到一边。渐渐地他们微笑的嘴角耷拉下来,脸也微微涨红了,神情也似乎有些困惑:“小丢乖,叫阿姨,阿姨带你去吃蛋卷冰淇淋。”他们还在徒劳地卖力着。可我还是摇头:“不吃。”最终大结局总是以大人们投降而告终,我父母也感到不好意思,连连给人道歉:“这孩子,就是不讨人喜爱,不会叫人。”其实并非我个性乖张,我只是觉得不好意思,当时的我还不懂得啥子叫尴尬,却早早地学会了制造尴尬的气氛。告别了懵懂无知的幼儿时代,我对周边事物的反应愈发敏感,“尴尬”二字便如影随形,始终没有甩开过——可是我对外还偏要做出一副镇静自若的样子,搞得自己与别人都很累。事实上,我活在他人的眼光与议论的恐惧里,每次被别人仔细打量的时候,总是感觉自己做错了啥子。我希望自己被别人注意,但同时又害怕被别人注意,这像是壹个巨大的悖论。在学生时代,这个问题还不是很明显,那个时候对老师来说学习成绩才是第一位的,别的都无所谓。对我自己而言,我不是个会来事儿的姑娘这个事实,顶多会偶尔带向我一些懊丧,毕竟做单人人都喜爱的姑娘是件多让人给往的事儿啊,那样会赢得更多来自同性的友谊,也也许会赢得更多男生子的爱慕。因此,我会用自负的外表来掩饰我内心的紧张,我越是觉得自己笨拙,就越要表现出看不起那些会来事儿的姑娘。我武断地认为她们都是没有含义的“绣花枕头”,于是与好友们着意看艺术片、听摇滚、写颓废阴郁的文字,以此来证明自己是个充满个性魔力、有人生追求的姑娘。我用我所认为的优势来抵消我的怯懦与尴尬,我全心地投入到阅读与写作中,就像勃朗特姐妹与简bull;奥斯汀那样,因为大家了解自己永远不会是舞会上的焦点,因此大家需要用大家自己擅长的事来平衡自己的内心。那些擅长的事情像救命稻草一样,把大家从失意的泥沼中搭救出来。那是大家找寻到的一种独特的和这个世界达成默契的方法,在这个我自己掌控的小小世界里,我不必刻意讨人欢喜,也不必觉得尴尬。在这里,每单人都可以耐心地倾听我的声音,从而可以透过我略显疏远的外在表现直达我的内心。但暗地里,我依然幻想自己也能成为壹个会来事儿的姑娘,可是我的种种卖力在我看来不过是东施效颦。这种挫败感在我刚入职场的时候非常明显,我始终学不会大方得体地微笑,也不具备迅速与同事打成一片的能力,与上司待在同一部电梯里总找差点合适的话题,只会说“今日好热啊”,或是“今日真冷啊”,说完了感觉自己都要石化了,实在是蠢得可以。夜晚我在脑海里回放这些场景时,默默地想如果再向我一次机会,我会说点儿啥子别的。可是真的有下一次机会的话,我依然是张口结舌,不知所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