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- 首页 > 句子大全
我只是认真做好每一件事美文摘抄 认真只是做对,用心才能做好
作者:
admin • 更新时间:2024-06-15 •阅读 1

她叫张俐娜,中国科学院院士、武汉大学化学和分子科学学院教授。她1940年生于福建光泽的壹个姿势分子家庭。父亲是清华大学的毕业生。受家庭环境熏陶,从五六岁时,她就最初接受良好的启蒙教学,表现出对科学的浓厚兴趣。年少时,张俐娜的志给是当一名小学老师。初中毕业时,她原本打算报考师范学校。这时,她的班主任却希望她报考高中,将来成为一名科学家。于是,她听从了班主任的提议,改变报考志愿报考高中。高中毕业后,她考入武汉大学化学系。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北京铁道科学院工作,10年后,她回到母校武汉大学任教。在大学任教期间,张俐娜主要研究天然高分子和高分子物理、天然高分子改性材料、天然多糖溶液性质及生物活性。1984年,她荣获日本政府学术振兴协会奖学金,赴大阪大学做访问学者。在日本访学的那段故事,不仅让她开阔了眼界,而且更加明确了她的科研主攻方给——生物质研究。在该领域,纤维素的溶解一直都是壹个特别棘手的问题,传统方式主要采用高温加热,成本高、能耗大、污染重。做实验是一名化学家工作的常态,其中付出的艰辛不是外人能够体会的,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实验条件很差。为了做纤维素的溶解实验,从20世纪80年代末最初,张俐娜辗转多地进行纤维素可降解膜的工业化实验。最早来到洛阳,当时,实验仪器设备简陋不说,条件非常艰苦,甚至连坐的凳子也没有,晚上经常停电,她点着蜡烛继续实验。2006年暑假,张俐娜来到江苏做低温溶解实验,为了满足温度标准,实验常在深夜进行,她始终坚守现场,与学生一起做实验,常常通宵达旦,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。那时,她已66岁。就这样,经过多年潜心研究,用心实验、迎难而上,最终,她发现了一种新的水体系低温溶解法——用尿素、氢氧化钠与水做溶剂,预冷至零下12℃,将极难溶解的纤维素丢进去,一两分钟便化为黏液。这种溶剂只需在零下12摄氏度,就能让蔗渣、虾壳、蟹壳等农业废弃物迅速溶解。这些废弃物经这种方法处理后,直接拉成化纤丝纺成服装,还能制成包装袋、发光膜等各种生活用品。而且,这些物品再次废弃后,只需埋入土中2个月,便能被大自然分解得无影无踪。这项世界首创的技术,简单迅速地变废为宝,不仅敲开了纤维素科学基础研究通往纤维素材料工业的大门,同时化解了我国同类产品高温加热溶解剂引进成本过高的难题。因为独创的“水体系低温溶解法”,张俐娜由此获取美国化学高级大奖——安塞姆·佩恩奖。该奖是面给全世界全部致力纤维素领域研究的科学家的国际性奖励,每年仅授予一人。她由此成为1962年设立该奖项半个世纪以来,第壹个捧得该奖的中国人。面对荣誉,张俐娜淡然地说:“我没有想过要当大教授、大科学家,我只是认真做好每一件事。天上不会掉馅饼,只有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有所成。”正是“认真做好每一件事”,张俐娜才从壹个化学系的毕业生成长为美国化学高级大奖的获取者。如果说生命中的巅峰如绚烂的樱花,那么迎来这璀璨的巅峰时刻必须故事漫长寒冬的蛰伏与孕育。这一点,是每壹个初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都应该了解的。